400-123-4567

立博美军推土机碾压罐头面包志愿军捡拾充饥40余战士因腹胀牺牲2024-03-15 01:40:56

  立博《长津湖》的热映,再一次激发了国人对70多年前“雄赳赳、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那段血与火岁月的回忆与追思。这部电影,对中美两军在长津湖之战的细节做了较为清晰的还原,给观众带来了极大震撼,让人难以忘怀。

  不过,由于长津湖之战规模很大,涉及面也很广,而影片能够表现的地方相对比较有限,因而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,可能会感到志愿军胜利的不易,但究竟有多么不容易,未必有清楚的认识。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番探究,以此揭示:这场胜利是广大志愿军将士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,他们是当之无愧的“轻步兵之王”!

  在很多资料中,长津湖之战被表述为志愿军第9兵团迎战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(以下简称陆战1师),似乎志愿军可以凭借绝对的优势兵力围着陆战1师进行群殴。实际上,第9兵团下辖第20、26、27三个军,共12个师(每个军4个师),共15.22万人,但第26军仅在战役末期才赶到战场,没打多少仗,战役就结束了立博。所以,长津湖之战中双方准确的兵力投入,应该是“志愿军第9兵团第20、27军迎战美军第10军”。美第10军不仅包括陆战1师、第3步兵师、第7步兵师三个美军师,还包括金白一指挥的韩第1军团(下辖韩第3师、首都师),也就是说,此役美军的总兵力其实有5个整师、10.34万人,相比于第20、27两个军、8个师11.57万人来说,几乎相差无几。

  这还仅仅是兵力方面的对比,如果再考虑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方面的因素,中美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就更是天壤之别了。美军经过二战的洗礼,已成为一支全摩托化的部队,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。特别是此役中,美军的绝对主力——陆战1师,是美军地面野战力量中精锐中的精锐,其下辖的第1、5、7三个陆战团,均是由步、炮、坦、通信、保障、工程诸军兵种组成的合成化部队,每个团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战斗群使用。

  此外,直接负责为该师提供航空兵火力支援的美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兵联队,编制3000余人,麾下有7个战斗机中队,其中两个为全天候战斗机中队,每个中队有战机12-18架。也就是说,即便不算美远东空军的战机,陆战1师就有84至126架作战飞机为其提供近距空中支援,其中24至36架飞机可提供全天候空中支援。

  战时,陆战队航空兵会在每个陆战团部署一个120人的通讯联络队,以确保陆、空力量的相互联系。也就是说,不算美远东海军、空军投入到长津湖战场的力量,仅计算美第10军的地面作战力量,和直接支援其行动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力量,志愿军和美军的兵力对比也就是1:1,完全是势均力敌。(志愿军因冻饿减员人员较多,又大大削弱了有限的兵力优势)。

  如果说,在兵力对比上志愿军还不算吃亏的话。那么在武器和保障方面,双方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天上、一个地上。

  人们都清楚,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拥有巨大的火力优势,但这个优势到底有多大?前文已述,美军在长津湖战区,光是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提供的支援战机就有84至126架。在后期陆战1师撤退阶段,美军为避免这支王牌部队遭志愿军伏击而覆灭,出动了异常庞大的空中力量为陆战1师全程提供伴随式空中掩护,这其中有远东空军6个战斗轰炸机中队72架战机,海军航空兵莱特号、福吉谷号、菲律宾海号、普林斯顿号四艘航母上的332架舰载机,澳大利亚空军2个中队28架战斗轰炸机,以及巴丹号轻型航母运载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33架战机,总计达591架,连美军战史都不得不承认,这是为一次行动而在“美国历史上集结战斗机最多的一次”(《我们第一次战败》)。

  与之相对,志愿军在整个第二次战役中,只有36门高射炮、22挺高射机枪投入作战,这其中还有一半是用来保卫鸭绿江渡口和交通线的。所以面对美军战机,第9兵团更多只能依靠隐蔽、闪躲、伪装等进行消极防空。 第27军在入朝前,共募集到支前民工2618人,战役结束后仅剩1200余人,损失了一半多。军汽车连第一次出车15台,就被敌机击毁3台、亡10人,后又有13台在隐蔽时被轰炸摧毁,几乎全灭。

  而志愿军炮兵部队在敌军的空中优势下也无法随意进行机动和展开,一线官兵只能将体积小、重量轻的山野炮拆卸后以散件形式运到战场组装后再投入战斗,重炮则只能弃之不用,这样不但大大减弱了志愿军本来就不强的支援火力,更使志愿军在进攻时因火力不足,往往要付出重大代价才能打破对手的防御体系。

  上面我们只是说了空中力量的对比,美军每个师标配有149辆坦克、35辆装甲车,而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(第一至第五次战役)一辆也没有,反坦克火力更是贫弱。在突击下碣隅里美前线指挥部的战斗中,美军就是依靠坦克围成钢铁防线,才以劣势兵力扛住了志愿军的轮番攻击,终使志愿军攻击部队功败垂成。

 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拍摄的著名电影《坦克大决战》中,有这样一个片段:当德军的装甲兵旅长发现美军指挥所内居然有一块3天前从美国本土运来的蛋糕后,就对自己的上级说,我们输定了!美国人连蛋糕都可以从本土运来,那么他们能运来多少炮弹、坦克、汽油和机关枪?

  确实如此,美军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武装力量,自一战起便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,构建了陆、海、空三位一体的供应勤务模式。就在志愿军官兵只能在冰天雪地里啃食冻得硬邦邦的土豆时,美军却能够在前线享受丰富的感恩节大餐:鲜虾盅、夹焰橄榄、烤小公火鸡、烤红薯、水果沙拉、水果蛋糕、百果馅饼和咖啡(见《未曾透露的真相》)。

  这种对比,实际上就是双方国力、军力差距最直接的体现。陆战1师在被包围后,仍可依靠空投每日获得70吨补给物资(后期更是增加到100吨),并将大批伤员运走,减小了其突围负担。所以,对于志愿军来说,糟糕的后勤保障使得他们“不管在战术上取得多么大的胜利,都不得不暂停下来”(《我们第一次战败》)。在战后美军的战役总结中,也对己方卓越的后勤保障赞誉有加,指出“不管中方赢得了多少局部胜利,但却无法摧毁一支保障得力、火力威猛的现代化军队”(《我们第一次战败》)立博。

  在《长津湖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:战斗前夕立博,第9兵团指挥员在冰雪覆盖的荒山里隐蔽待命,每人只有两三个冻得硌掉牙齿的土豆充饥,只有焐软了才咬得动。其实,在当时的战场环境下,志愿军对于能吃上一口东西就已经是奢望了。

  除了饮食,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区因为没有制空权,行动受到极大限制,伤员不能后送治疗,补给品积压在兵站无法前送,导致部队后续攻击乏力。在最后追击撤退的陆战1师的行动中,志愿军战士在美军放弃的营地中发现了大量被美军遗弃、但已遭破坏的物资。由于实在太饿,大家“从地上抓起被美军用推土机、压路机碾压过的罐头、面包,有的人甚至连包装纸都吃了下去……第27军竟有40余名战士因为吃得太多,死于肠胃胀破……”(《长津湖之战亲历记》)今天读到这些文字,是否会为我们先辈的艰难而心酸流泪呢?

  在很多资料中,美军都被描绘成娇生惯养、贪生怕死的存在,说他们一听见枪响就往后躲,在雪地上射击还要先铺毯子,打仗全靠强大的火力开路。应该说,这种说法误人不浅。所谓“全靠火力开路”是不假,但那只是表象,美军实施的空、坦、步、炮的协同作战战法,火力强是一个主要的表现,关键是各种火力的组合协同能力也是比较强的,这才是发挥火力的关键。

  第27军军长彭德清在战后总结中曾指出:“美军地面部队与空军,战车与步、炮协同动作相当熟练。”(见第27军司令部《咸镜南道战役新兴里、柳潭里战斗详报》,1950年1月10日)总结对其防御、阵地编成、火力组织等,从军事上予以客观评价分析。

  这也说明,美军打仗并不是毫无章法,其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。美军的战斗意志、作战精神,当然不能和志愿军相比,美军战史亦对志愿军的勇猛顽强精神给予高度评价,称其胜过任何对手,但要客观认识到,美军经过二战的洗礼,技战术娴熟,能够合理利用武器形成交叉火网,并配合连排战术有效控制交战区域;在有一定支援火力的情况下,单个美军连队可以抵抗我整营乃至整团进攻,且在空投补给的支持下死战不退,这也是我军在革命战争中从未遇到过的劲敌。至于说那些所谓美军是少爷兵、打起仗来尿裤子的说法,实际上并不普遍,不能把“尿裤子”的个例作为评价整个美军战斗力的依据。

  综合上,志愿军面对的这支军队,远比几十年后我们从书本上、屏幕上了解的美军要强得多。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中,志愿军硬是仅凭手中的步兵武器,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,这愈加凸显志愿军的伟大,愈加证明胜利的来之不易!这样的军队,无愧于“轻步兵之王”的称号,他们的伟大功绩,永被人们铭记!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美国评论员用职业生涯下注:我赌法国是个男人!30岁才变性!有图有线.2,开播热度超2.3w晋升腾讯十大,这题材能这么火?

  WTT新加坡赛3月14日的赛程:梁靖崑VS张本智和,孙颖莎VS张本美和

  Intel 6.2GHz限量旗舰i9-14900KS正式发布:最大睿频功耗还是253W